近年,外資企業一直加大在華產能布局,不少企業不僅將中國視為立足亞洲乃至輻射全球的制造中心,也開始將研發及測試中心設立在中國。舉例說,截至2019年8月,博世在中國擁有近60家公司,約6萬名員工,在38個生產基地和27個技術中心;截止2019年底,采埃孚在上海設亞太地區總部,并有兩個研發中心,在上海、北京、天津、重慶、杭州、蘇州、南京、長春、沈陽、成都、西安、武漢等超過20個中國主要城市布局近40家制造工廠3家售后公司,他們之所以加大在華布局,主要是看重中國市 場的潛力,同時也為了更加貼近客戶。很顯然,這些理由并不會因為疫情的發生而消失不見。國家巨頭在中國的持續投入也獲得了很大的回報,安捷倫的自動涂裝設備 一直維持的較好的市場空間,近期又在噴砂磷化線方面開始加大投入,應該說只要 拿出有競爭力的產品,深度耕耘國內市場的企業都會持續利好,畢竟客戶也想在疫情之后求變。疫情期間,很多公司 趁機展開了線上宣傳,并力爭抓住下半年的復蘇期拓展市場份額。
對于本土企業來說,在產業升級、環保治理和疫情影響之下,他們需要對產能進行多元化、高端化的布局,以分散風險和全面發展。但國內市場仍大有可為,海外產能布局則更多是錦上添花。一些中國企業已經逐步替代了一些國外中低端產品的市場
,近期發現,不少表面處理行業的佼佼者,因為管理、技術上的進步,訂單排的
很滿,逐步替代了周圍一些臺企。
中國制造業有著一個龐大的完整體系,加上中國人的勤勞努力,形成了一個不可替代的優勢。2018年,《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研究》發布數據顯示:中國零部件企業超過10萬家,納入統計的為5.5
萬家,基本實現了1500種部品的覆蓋。其中,動力系統7554家(13.8%),電子系統4751家(8.7%),新能源汽車專用部件1003家(1.8%),底盤系統16304家(29.8%)。在某些前沿技術領域,中國汽車產業鏈也具備一定的完整性。《中國自動駕駛汽車產業區域發展評價報告》顯示,全國自動駕駛產業鏈重點企業就有88家,擁有從上游零部件到中游的一級/二級供應商,再到下游的整車制造廠、出行服務商的全產業鏈條。可以說無論是傳統的還是前沿的產業,在國內長期耕耘都有很大的空間。
延伸閱讀:
全國服務熱線